濮陽網訊(日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鞏卓 羅軍)今年我市夏糧總產量達160.18萬噸,實現(xiàn)連續(xù)12年增產,總產增速為近7年最高,達到3.1%;畝產為484.4公斤,創(chuàng)歷史最高。 據(jù)省統(tǒng)計局反饋夏糧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市小麥播種面積達330.68萬畝,同比增長0.1%,新增面積0.34萬畝。夏糧畝產為484.4公斤,較去年的470.3公斤,每畝增加14.1公斤,增長3.0%。全市夏糧總產達160.18萬噸,較去年增加4.82萬噸,增長3.1%。 我市夏糧生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。一是播種基礎好,麥苗整齊均勻。麥播時整地質量高,播期適宜,玉米秸稈還田、深耕、測土配方施肥、種子包衣、藥劑拌種、土壤處理等麥播關鍵技術推廣面積大。尤其是去年9月中旬全市普降大雨,各縣區(qū)降雨量充足,麥田底墑好,播種進度快,小麥出苗整齊均勻,為培育壯苗打下了良好基礎。二是主導品種突出,適應性強。小麥主導品種仍然是矮抗58、周麥16、周麥22等,種植面積占播種總面積的90%以上,而且種子質量比較好、適應性強。在去冬今春氣溫多變的情況下,全市小麥沒有出現(xiàn)明顯的凍害等災害。三是壯苗面積大,小麥成穗多。由于播種基礎好,冬前和冬季氣溫偏高,小麥壯苗面積大,畝群體、單株分蘗、大分蘗較去年略增。拔節(jié)期全市一類苗面積達到59.1%,二類苗面積占36.0%,三類苗面積只有4.9%;平均畝群體91.0萬,比去年增6.9萬;平均單株分蘗5.1個,比去年增0.2個;次生根9.0條,比去年增0.7條。今年小麥成穗數(shù)為近年來之最。0.7條。今年小麥成穗數(shù)為近年來之最。 今年小麥病蟲害呈現(xiàn)蟲害(蚜蟲)基數(shù)大、病害發(fā)生面積小、危害程度較輕等特點。針對病蟲害發(fā)生情況,市、縣農業(yè)部門組織農民群眾堅持預防為主,重點地區(qū)重點防控,大力加強穗期病蟲害防治。全市小麥病蟲害發(fā)生總面積953.4萬畝次,防治面積達1713.5萬畝次,是發(fā)生面積的180%,挽回小麥產量損失11.2萬噸。 針對冬季氣溫較高、干旱,春季氣溫多變帶來的“倒春寒”、倒伏,以及赤霉病、吸漿蟲、蚜蟲等潛在危害,農技人員堅守生產一線,及時調查解決小麥生產中的技術問題,開展了以促根穩(wěn)蘗、促弱控旺、氮肥后移、重管拔節(jié)、加強穗期病蟲害防治和“一噴三防”為重點的麥田管理。我市印發(fā)《濮陽市春季麥田管理技術要點》《濮陽市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要點》等2萬余份,舉辦培訓班10期次,培訓農民600余人次,深入田間地頭指導200余人次。同時,我市整合涉農資金3.7億元,建成高標準糧田26.6萬畝,農業(yè)基礎不斷夯實;開展糧食高產創(chuàng)建活動,建設部級小麥萬畝示范方17個,示范方平均單產609公斤,較全市平均畝產提高25.7%;推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323萬畝,試驗小麥新品種563個品種(次),建設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0.5萬畝,為夏糧增產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責任編輯:李俊